离开了西华集团研究院,浩仁马不停蹄地来到生产装甲装备的生产基地,视察那里的新装备研制生产进度。大山深处,渺无人烟,这里的规模十分庞大,不知浩仁征用了多少人力建设而成的。这里的制造厂都是需要绝对保密的,浩仁来自二十一世纪,他掌握的技术虽然不一定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可是,这里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呀,随便拿出一项先进技术就可以改变世界。
按照浩仁的计划,在三十年代主推后世二战时期德国的豹式坦克,少量制造一些德国豹式二坦克,但是不会拿出来。以浩仁的能力这些都不是问题,再加上现在不缺制造这些装备的设备和人力、物力资源,近几年会有更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源源不断地陆续抵达,批量生产指日可待。这两款坦克被命名为中华猎豹一式和二式,至于德国豹式那是十年以后的事情了。这一世有没有还很难说,若德国人肯花钱买专利,生产出来再命名为德国豹式也未尝不可,哈哈,那就是德国人的事情了。这种挣钱的买卖为何不做,再说了,浩仁对于德国人一战的憋屈很同情地,从内心深处浩仁还是倾向于德国人,尤其是德国人的严谨地工作作风,所以,浩仁对德国人很有好感。
豹式坦克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投入使用的一款坦克,它主要于一九四三年中期至一九四五年的欧洲战场服役。它原本被打算用作为对抗苏联t-34的武器,及取代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并与它们和一些重型坦克一同作战,直至战争结束。而它亦被认定为德国在二战中最出色的坦克,并与苏联的t-34/85齐名。而man公司的设计则符合了德国传统的想法:在大而宽的车身后端安装一个坚固的炮塔、一个柴油发动机、采用扭力棒的悬吊系统和典型德国坦克的乘员舱房。坦克的重量由预计的三十五吨增加至四十三吨,更被安装了一个可以提供七百匹马力,以齿轮箱及掌控系统驱动的梅巴赫hl230p30v-12柴油发动机,而这种发动机一般被认为可以承受连续行进两千公里的负荷。为了把发动机的故障减到最少,开发人员特意安装调速器以把发动机的转数下调至每分钟二千五百转。此外,调速器的安装也使得豹式行进的速度由五十五千米/小时下降至四十六千米/小时。豹式的悬吊系统由前方的驱动扣链齿轮、后方的导轮和八个涂上橡胶的钢轮所组成,它更在每个震臂中添上两支扭力棒作为其悬吊系统的另外部份。因此,豹式的造价十分昂贵且很费时,但这亦为它带来了当时无可取代的越野性能。浩仁现在可不缺钱,缺的是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了横行世界,花些钱算什么,这货的野心可不小啊!
乘员由五个人来担任:驾驶员、通讯员、炮手、装填手及车长。而其斜甲则采用了同质钢板,经过焊接及锁扣后变得更为坚固。此外,最初生产的豹式坦克只有一块六十毫米的斜甲,但不久就加厚至八十毫米,而豹式d型以后的型号更把炮塔装甲加强至一百二十毫米的上限,以保护炮塔的前端。而坦克两侧更加上了五毫米厚的裙边,以保护坦克不受敌人磁性地雷的损害。
豹式坦克的主炮携带七十九发炮弹(g型为八十二发)的七十五毫米半自动kwk42l70火炮。这款主炮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弹药:apcbc-he、he和apcr三款,以作为供应弹药短缺。而七十五毫米大炮在此时并不算是大口径的火炮,但是豹式的主炮却是二次大战中最具威力的火炮之一。其特长炮管和强大的推动力,更为其提供了高速的发炮能力。此外,由于坦克上的瞄准器敏感度较低,这使得豹式坦克能够更容易击中敌人。加上此火炮的贯穿能力比八十八毫米kwk36l56火炮为高,令豹式坦克成为了战场上的杀人机器。而且,它也装上了两支mg34机枪,分别安装于炮塔上及车身斜面上,有助于扫除步兵及防空用途。
这款坦克已经是这个时期最先进、最合理的设计了,按照这货的变态思维,火力至上的大炮主义思想,你强我更强。我不打你算你走了狗屎运,你来打我那是找虐、犯贱,只有我打你的份,没有你打我的道理。我拍着历史的节奏在前方等着你,来吧小样,看我怎么收拾你。
当然,装甲部队除了坦克还有其他装备,不过,浩仁没有发展后世的步兵战车,那玩意要在后世的六十年代前后才正式踏入历史舞台。以他一贯的原则就是尽量不改变原有历史进程,除非不得已而改变。万一小蝴蝶的翅膀一扇动,不知那一下子把历史进程给改变了,这货哭都没地方哭,谁叫你犯贱硬是把历史给改变了呢。浩仁现在还没有强大到不可一世,可以蔑视一切敌人。他必须借着历史的节拍,在已知的历史进程中寻找机会,不断强大自己。这是投机,对,典型的投机。
他现在要生产的只是简易的运兵车,就是在坦克地盘上装上一个装甲车厢,车厢上有射击孔,配备几挺重机枪,保持火力足够强大就行了,因为简易自然比坦克轻多了,速度自然要比坦克快的多。
运兵车的主要功能就是快速运兵,承担攻击任务的是坦克。一旦坦克突破敌军防线,运兵车快速跟进,以强大的机枪火力跟随并配合坦克部队快速挺进,扩大战果。即便是如此,在这个时代已经超前了十年,试问还有谁是敌手?而此时倭人的坦克就像纸糊的一样,在西华猎豹面前也只有被虐得份,它那个火力打在猎豹坦克上也就像弹个疤一样。哈哈,这货现在真的好期待那一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