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刘秀君临天下 > 8、 虚伪的通行证

8、 虚伪的通行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王氏家族众多的高官中,我们重点介绍一下王莽。

因为前面说了,他不仅仅是刘秀君临天下之途上遇到的第一个强大的对手,而且一手造就了刘秀脱颖而出

的社会条件。再者,人们在当时和后来评价刘秀时,常常拿他作标本。

王莽之所以能够篡汉成功,有其历史的必然。

如果他是个明君,当然是人民群众的福份。

但是,他篡汉的手段极其卑鄙,登上一哥大位后又一味地胡折腾,导致国运衰颓、天怨人怨,刘秀扁他不

过是顺势而为,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愿望。

那我们就把他看仔细了。

先看王莽所处的社会环境。

西汉末年,由于元帝爷儿几个不安心干本职工作,王氏外戚把持帝国权柄,把朝政搅和得一塌糊涂,各种社

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人心思变。

关于这一切,各种正史记录得清楚明白,大家可以仔细看看。

我想着重说的是在这个时期,从官场到社会上,到处弥漫着一种虚伪的风气。也就是说,容忍虚伪、欣赏

虚伪、利用虚伪成为很多人的品格和习惯,成为官风、民风和社会风气。更可悲的是,虚伪,也得到体制的认

可和鼓励。

我认为,这种政治文化的堕落,是西汉败亡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在风气上、人格上乃至于体制上都以虚伪为美,谁还愿意做个诚实的人?

干部群众谁还真抓实干、诚实守法?

国家机器怎么能健康运转?

关于这一点,大家只要了解王莽是怎样将虚伪进行到底、最终登上一哥大位的,又是怎样运用虚伪瞎折腾

,最后又被自己的虚伪玩儿完的,肯定会更明白。

王莽出生成长时期,西汉的虚伪奸诈风气极为盛行,我不妨给大家举两个例子。这其中的两个人学问很高

,都是一代儒学经师;官做得很大,都当了丞相。

一个是匡衡,他本来世代务农、家境贫寒,经过刻苦学习终成一代名儒,官至元帝的丞相。

看到元帝宠幸宦官中书令石显,匡衡就千方百计阿谀奉承石显。

石显一伙人拉帮结派、专权干政、作威作福、危害天下,广大干部群众很有意见、非常不满。

匡衡身为国家重臣,不仅不站出来制止和揭发,反而欺上瞒下,处处讨好逢迎石显。

还是石兄有水平,宫里宫外、朝野上下,就数您水平高、能力强、品格好!

但是,元帝一挂、成帝继位,石显立即失宠,匡衡马上站出来上奏章,详细揭发石显的种种罪行。

老匡在朝廷里外都是一副典型的正人君子样儿,其实背后无论对朝廷还是对老百姓都干了不少不法的事情。

另一个叫张禹,曾是成帝当太子时的老师,后来接替成帝的舅舅王商做了丞相。

张禹家境很好,富有田产,生活非常奢侈。

他还很会钻营,做事小心谨慎,善于与人相处,宁愿牺牲原则也不得罪人,处处明哲保身,为人八面玲珑。

他与老匡差不多,在朝廷里外是一派正人君子相,其实生活污浊不堪,非常淫侈糜烂。

他有两个学生最有成就,一个叫戴崇,一个叫彭宣。

戴为人随和,聪明机智,不讲究规矩,他引为知己关系十分密切,经常带着他到相府后堂喝酒听音乐,找

一些女人玩儿着,每次都闹腾到很晚才尽兴。

而彭平时谨言慎行、勤俭朴素,张禹跟他在一起觉得不投机,往往只是谈谈学问。彭到府上看望时间晚了

,张禹留他吃饭也很简单。

这样两个人都觉得跟自己的老师相处得很舒服。

历史上称张禹“为自己不为天下”。

就象匡衡、张禹这样,身为名儒,又是当朝丞相,为人处事尚且首鼠两端、八面玲珑,那官风民风就可想

而知了。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当代一位诗人广为流传的一句诗: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比如刚才说的,既然虚伪得到普遍的容忍、欣赏和利用,那么还有诚实、善良和高雅的存身之处吗?那么

它的的堕落和败亡难道还能挽回吗?!

当然,老匡老张在虚伪上要跟王莽比,那只能算是小学生了。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人。

他不仅将虚伪进行到底,而且把在虚伪理论指导下的各种实践手段(权谋诈术)运用得炉火纯青,就是凭着

这个,加上王氏外戚特殊的权力和地位,他从一个幼年丧父的寒门(相对他的那些伯父叔叔们而言)子弟,混到

天下一哥。

王莽能摘取虚伪之王的“桂冠”,除了拜托崇尚虚伪的社会环境,拜托王氏家族的精心培养,主要还是他

个人辛苦努力的结果。

确实,王莽出生时,他的家境相比他的那些伯父叔叔们要贫寒一些。

从王莽刚记事的时候起,他看到的就是王氏家族子弟们过着非常奢糜的生活,虽然哥儿们无德无才、窝窝

囊囊,可是凭着王政君的裙带之风,个个显贵无比、声色犬马、为所欲为。

但是,王莽没有条件、也没有打算这样显摆。

这样的环境,使他养成了既克已恭敬、勤俭朴素,又心高志大、自我奋斗的性格特质,也使他练就了一套

察颜观色、投机钻营的本事。

王政君通过裙带关系把娘家众多男丁封侯拜将,后者疯狂地追究权力、爵位、财富和女人。

但是,王莽的追求则很另类,他不遗余力地追求名声。

对,就是这两个字:名声。

成帝当一哥及其以后,前汉帝国败象己现。特别是虚伪欺诈之风盛行,上至王侯公卿,下至贩夫走卒,人

多追究实惠,人际间的交往处处充满现实、势利和算计,正象匡衡对待石显那样。

这说明,这个帝国距离真、善、美越来越远,重症、乃至于绝症的临床征候越发明显。

所以,王莽身为皇太后的娘家侄子,以专业的态度和手法追究名声,显得很与众不同,不由得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王莽拜当时的名儒、沛郡(今安徽准北市西)人陈参为师,刻苦学习《礼经》。

实事求是地说,他好学,也很用心,加之刻意留心公众形象,穿戴言行处处象个儒生。

(“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

在家里和家族里,他毕恭毕敬地侍奉寡母和寡嫂,无微不至地关心抚育亡兄留下的侄子,小心翼翼地讨好

各位有权有势的伯父叔父,从没有半点违拗。

在社会上,他轻财重友,广交名人儒士。

老王家这个子弟不错,有素质!

小王虚心好学、彬彬有礼,不错!

一时间,王莽有了不错的人气。

凭良心说,如果就事论事地来看青年王莽的上述表现,是值得表扬、不该批评的,无论按照儒家思想、官

方要求,还是社会良俗,这些都是中规中矩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