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刘秀29岁,年届而立,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了。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
他不仅满腹韬略,而且襟怀宽广。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趁他正在安排部队休整,我们试举一例。
刘秀的兵马多了,如何维护良好的军纪就成了突出的问题,加上日前在信都时就开始采用听任抢掠(恣听
掠之)的激励措施来征兵,将行为放纵的现象越来越多。
有一次,刘秀贴身侍从的亲兵(舍中儿)犯了法。军市令祭遵铁面无私,毫不客气地把他拿下,当场处死。
刘秀知道后勃然大怒:
你祭遵想干什么?!不知道这是打狗欺主吗?!
刘秀的这一怒,其实是平常人之怒。
我是大军主帅,你竟敢动我身边的人!你竟敢不打招呼把我身边的人给杀了!我的权威在哪里?!我的面
子往哪儿搁?!
他怒不可遏,当即下令逮捕祭遵。
(舍中儿犯法,遵格杀之。光武怒,命收遵。)
这时,他的秘书(主簿)陈副连忙劝谏说:“明公您常想让大军军纪严整。现在祭遵严格执法毫无顾忌,
正是帮助您教育部队的好机会。”
听了这话,刘秀立即意识到刚才自己一时冲动,处置失当。
于是,刘秀不仅赦免了祭遵,而且对他提拔重用,任命他为刺奸将军,全面负责整个军队的纪律。
(光武乃贳之,以为刺奸将军。)
事后,刘秀常对将领们说:“你们要当心祭遵!我身边的人犯法,他都照杀不误。他要是把纪律执行到诸
位谁的头上,我一定不会包庇诸位。”
(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将领们听了,自然对军纪、对祭遵心有敬畏。
这就是刘秀,从善如流,知错即改。
他本来就是杰出人物,又这样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干什么事儿想不成功都难。
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而一个知错即改的人是十分可怕的。
在广阿,刘秀讨伐王郎的政治军事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
虽说部队在休整,刘秀的头脑却不能休息。
下一步该怎么办?
应该说,目前,一个绕不过去的多米诺骨牌残酷地摆在刘秀面前:
他要是君临天下,必须跟更始翻脸,独掌复兴汉室大旗;而独立发展,必须建立自己可靠的根据地,目前
河北几乎是仅有的选项;而要在河北发展,必须灭了王朗。
下一步,怎么才能打好讨王战争?
这些天,他与邓禹一起住在城楼上,朝夕谋面,共商讨王大计。
有一天,在自己的房间,刘秀打开地图,指指点点,边思考边问邓禹:
“天下郡县这么多,我们现在才得到一处。你从前说的我可以统一天下,有什么根据呢?为什么要这么说
呢?”
(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是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
刘秀有点着急了!
他进入河北已近半年,时而巡行郡县,时而逃亡奔命,时而连连征战,但至今战绩并不理想,真正控制的
地盘不过1郡,真正彻底打败的对手还没有一个。
除了王郎之外,还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地方武装、农民起义军正在割地自立。
灭了王朗之后,如果还有新的“王郎”出现,形势将十分复杂和严峻。
所以,必须想办法从政治机制上和社会环境上铲除“王郎”们产生的土壤。
假如更始再派将领来河北,形势也将更加复杂和严峻。
所以,必须在搞定王郎之后,尽快跟更始翻脸。
平定河北,宜早不宜迟,宜速不宜缓。
刘秀不能不着急!
听了他的询问,邓禹则不慌不忙,从容地回答道:
“现在天下混乱,老百姓盼望圣明的君主,就像婴儿思念慈母一样。古代能成就大业的,在于德行如何,
并不在于一时地盘的大小和力量的强弱。”
(方今海内淆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
刘秀听了,十分高兴,很受鼓舞(光武悦)。
作为刘秀的至交,邓禹越来越受到刘秀德信任和尊重。
刘秀每有重要干部的任免,常常征求他的意见。
他以对人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判断,积极参与意见,审慎举荐人才。而他所推举的人,都能做到职当其才
、人尽其才。刘秀认为他在帮助自己识人、用人上,确实很有一套。
(时任使诸将,多访于禹,禹每有所举者,皆当其才,光武以为知人。)
与此同时,刘秀还经常跟邓禹商量讨伐诸雄、平定河北的战略规划和即时打算,甚至与他一起谋划将来统
一天下的蓝图。
当然,如果战斗来了,前面需要稳重可靠的人指挥,刘秀也会派邓禹披挂上阵,去客串一下。
这样,邓禹既帮助刘秀运筹帷幄之中,研究干部、制定决策,又挺身而出上战场,为刘秀冲锋陷阵、开疆
拓土,成为刘秀的首席智囊和助手。
广阿本来是个并不起眼的地方,因为刘秀在这儿歇脚,突然一下子成为天下英雄的汇集之地!
又一天,刘秀与诸将做好准备,正要发兵南下打王郎。
忽然,他接到报告,说城西来了一支大军,城里城外纷纷传言是帮王郎来打刘秀的。
一时间,广阿军民人心惶惶(众皆恐)。
刘秀立即率众登上城楼,察看详情。
刘秀刚想向身边的将士问个究竟,忽见城外军中闪出一员青年将领,跪在地上向刘秀行礼。
刘秀一眼就看出,那是不久前在蓟城失散的青年粉丝耿弇!
原来,城外的数万大军就是耿弇、寇恂、景丹率领的上谷兵,和吴汉、王梁、盖延率领的渔阳兵,前来投
奔刘秀、共讨王郎。
刘秀当然喜出望外!
他立即下令开城迎接。
上谷、渔阳兵进城与刘秀的讨王军汇合,众将士问寒问暖、欢呼雀跃。
两郡将领中有的大家熟悉,如耿弇、寇恂、吴汉,有的大家可能还不认识,如景丹、王梁、盖延。
趁着他们忙着在广阿城里安营扎寨、把酒言欢,我们就边介绍两郡大军是怎么来的,边隆重推出这几位生
面孔。
上述几位将领都是不世之才,他们将在刘秀君临天下之途上屡立奇功,对刘秀忠贞不二,也深得刘秀的信
任和爱护。同时,他们还各有个性,给我们留下不少精彩的故事。
这会儿是战斗间隙,我们不妨暂时把聚光灯对准他们。
去年(公元23年)12月,王郎在邯郸称帝,耿弇在蓟城突围中与刘秀失散。
作为刘秀的超级粉丝,耿弇很聪明,也十分清楚目前刘秀最需要什么。
当时,他并没有循迹追赶刘秀,而是单骑跑回昌平去找老爸、上谷太守耿况,劝老爸立即联合渔阳太守彭
宠,共同起兵南下,支援刘秀。
其实,小耿还没有回来的时候,王郎派来调集上谷、渔阳等郡兵马南下打刘秀的使者已经到位了。
救战场如救火。
王郎的使者一到,就急令耿况等地方干部,立即发兵,南下围剿刘秀。
也就是说,当刘秀在信都、堂阳、真定、元氏、防子、鄗县一带,忙于打仗、娶郭圣通的时候,在北国幽
州的上谷、渔阳等地,围绕打他还是帮他的政治军事斗争也展开了。
王郎眼看刘秀南下正面进攻邯郸连连得手,讨王军步步紧逼,而邯郸城外可作屏障的城池、关隘越来越少
,就紧急派遣使者到其它郡县特别是幽州一带边郡征调援兵。
这一带民风彪悍,将士战斗力很强。特别是幽州骑兵,能跑能打,常令对手闻风丧胆。
这一带本来是刘秀尚未走到的地方,接到王郎的命令,许多干部群众都想支持王郎。
当然,这并不是王郎的威信高,而是广大干部群众思汉心切、盼望复兴汉室心切。
广大干部群众认为,王郎,也就是“刘子舆”,代表着汉室正宗。
比如在上谷郡的干部中,多数人主张听命王郎、发兵南下。
耿弇回来后,坚决劝说老爸耿况发兵支持刘秀。
郡功曹寇恂、长史景丹、门下掾闵业等支持耿弇的意见,也劝说耿况支持刘秀。
耿况其实与儿子一样,早就心仪刘秀,只是担心王郎过于强大,上谷难以与之抗衡,搞不好自己的身家性
命也完了。
他很犹豫。
寇恂也是大家的熟人了,他前不久从更始使者手里夺回太守印绶的那一幕,可能大家还记得。
他智勇双全,品格高洁,是个十分罕见的、接近完美的人。后来在刘秀身边如云的文臣、如林的猛将中,
他仍然显得非常抢眼。
当然,他也早就心仪刘秀了。
虽然未曾谋面,也像耿弇一样,早已是刘秀的超级粉丝。
眼看王郎的使者催促发兵很急,寇恂担心耿况倒向王郎,就极力劝说耿况道:
“王郎在邯郸猝然起兵,实在难以让人相信。过去王莽在位时,最怕的就是刘伯升(刘縯)。现在我们听
说更始的大司马刘秀,就是刘伯升的胞弟。他礼贤下士,有德有才的人闻风影从。我们应该去归附他才对。”
寇恂深得耿况信任,所以才直话直说。
耿况疑虑未消,担心地说:
“王郎的力量正在强大之际,单靠我们无法抗衡,怎么办呢?”
寇恂自信而干脆地回答:
“我们上谷城郭坚固、粮食充足、防守完备,拥有精兵上万,凭着我们作为大郡的资本,完全可以从容计
议、选择良主。我可以去东边说服和联络渔阳,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联手对付王郎,邯郸是经不起打的。”
耿况认为寇恂说的有道理,下定归附刘秀的决心,派寇恂去渔阳,做太守彭宠的思想工作。
(况然之,乃遣恂到渔阳,结谋彭宠。)
寇恂出差到渔阳,要办的事儿出奇的顺利。他与太守彭宠一拍即合,因为这时候彭太守已经被他的下属和
老乡、安乐县县令吴汉说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