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闻言,却是不言。
狄仁杰是名臣名相,他妥协于武则天的统治,却又依旧忠心于李唐皇室,可谓矛盾。
事实上,他几次被贬,此番来俊臣的诬陷,武则天尽管心中不喜,却没有驳斥,便是尽因为于此。
这魏元忠是谁,楚河昨夜也苦思了一番,总算也想了起来。
此人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次出任宰相,并兼具一定的军事才能,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唐代众多的宰相中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位。
历史上记载,魏元忠是唐朝复国的重要人物,按照政治团体划分,他似乎是忠于李唐皇室的。
但是经历的多了,楚河早就知道,历史并不可信。
所谓历史的选择,并不是人物当时的选择。
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许许多多的瞬间,都会面临选择,而任何的一个念头或者一个变数,都会影响选择的结果。
一个人被历史判定为好人,身在当时,当本身作为变数参与其中时,那么这个被判定为好人的人,未必就还会是好人。他有可能变坏,也有可能不变,也有可能更好。
简单来说就是蝴蝶效应。
所以楚河不确定,魏元忠眼下这番话,是不是在试探自己,所以唯有沉默。
见楚河不答,只是策马而行,魏元忠的眼中闪过一丝失落。
昨日酒宴,他就有心套出楚河的真话,看看楚河究竟有没有向着李唐皇室之心。
毕竟楚河虽然被武则天一手提拔,政治态度却很有些暧昧。即便是为大理寺官员时期,曾经诬陷李元名,但是那也是迫于无奈,虽然名声有污,却不能证明他是真正彻底向着武氏集团的。
其与武三思闹翻,似乎也变相的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为何?为何···却连一点表示都没有?
就仿佛一个局外人一般,一直抽离在外。
不站队,不表态,分明身居高位,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影响局势,却站在外围,冷眼旁观。
楚河已经先行了十几个身位,朝阳的霞光披在他的身上,带着浓浓的韵光。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楚河立马侧身,忽然口中有词,念念而出。
魏元忠侧耳倾听,并不觉得如何。
此语并不工整对仗,虽然节奏分明,却显得过于俗气了。
所言也只是眼下之景象,或有借景抒情之意?
楚河的声音突然拔高了一个调:“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此言一出,魏元忠忽然心中涌起了一种悲呛,回望那盘踞在苍茫大地上的长安,那巍峨的高墙,曾经受天下万国敬仰,如今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光。或许再过多年,是否还有人记得它?取代它,受万国追捧的,却是另外一座同样古老的城池。
魏元忠还在失神之中,楚河的声音却悠然的传入他的耳中。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楚河最后的声音,寂寥的在荒野之上扩散。
偶有耳聪的修士,远远的听见,也是浑身一震,不知该如何而言。
马背上的魏元忠,突然下马冲着楚河的背影,重重的弯下了腰身,深深的一礼。
“君此出长安,必乃天下百姓之福,天下则安!”长风过处,碎草折断,唯有这高呼的声音,顺着风朝着远方回荡。